将法治教育培训融入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4-12-24 08:29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韩文 薄萍萍

    

  机关事务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机关事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有助于规范机关事务管理行为,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在实际工作中,机关事务人才队伍的法治素养距离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法治教育培训如何融入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试从法治教育培训的角度,分析其对机关事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 

    

  强化法治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机关事务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其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机关事务工作业务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法律性和政策性较强,近年来机关事务法治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这些都对机关事务工作者的法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机关事务部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需要加强对机关事务人才队伍的法治教育培训。 

  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必然要求。机关事务工作涵盖资产管理、运行保障、服务管理等多个方面,与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工作联系密切,需要准确把握和执行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要求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因此,加强对机关事务人才队伍的法治教育培训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提高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有助于准确把握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履职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其中,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是为机关事务工作提供法治保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法治教育培训,可以帮助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使其深刻理解“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能力,推进机关事务管理立法执法相关工作,实现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机关事务改革、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升对机关事务人才队伍法治教育培训的理论认知 

  妥善处理法治教育与法治培训的关系。法治教育与培训作为提升机关事务工作者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的两大重要手段,其内涵与功能各有侧重,但二者又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法治教育侧重于系统传授法律理论、培养法治思维和价值观,旨在构建牢固的法治信念和理论基础;而法治培训则更注重实践技能,提升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法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机关事务部门应妥善处理法治教育与培训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划与协调、方法与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科学管理。根据具体需求,制订系统的法治教育与培训计划,确保教育内容的理论深度与培训内容的实践针对性相结合。在法治教育阶段,可以安排系列讲座、研讨会等形式,系统讲解法律基础理论。培训阶段,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实地调研等形式,强化法律知识的应用能力。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平衡在职培养与在校教育的关系。机关事务法治教育不应局限于在职工作人员,而应当着眼长远,从源头抓起,将法治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在校人员,尤其是机关事务管理相关专业在校学生。在校教育应注重夯实理论基础,通过系统的法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基本法律知识,为其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职培养则应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案例分析和模拟演练,使干部职工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两者的有机结合也是关键,通过建立相关机制,帮助在校学生熟悉机关事务工作,使教育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在职人员也能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注重培养多元化的人才结构,通过在校教育与在职培训,培养既具有深厚理论素养的法律专业人才,又能造就善于实践的机关事务工作者,从而全面提升机关事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法治水平。 

  高度重视机关事务管理学科的法治化建设。机关事务人才队伍的法治教育培训与机关事务管理学科建设密不可分,为了确保机关事务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和长远持续进步,提高机关事务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高效性,必须高度重视机关事务管理学科的建设,构建科学合理、健全完善的理论体系和课程设置。在学科建设具体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法治教育、法治课程贯穿各领域、各环节,促进学科建设与法治教育培训实现深度融合,从而培养出一支具备坚实法治理念和综合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实践路径 

  培训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在推进机关事务人才队伍法治教育培训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系统化、制度化的培训内容设计。第一,根据不同层级及岗位人员的实际需求,实施差异化的培训设计,以确保培训内容能够针对性地满足各类人员的专业发展需求。第二,建立灵活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响应法律法规的更新以及实践中涌现的新问题,迅速调整和优化培训内容,确保培训内容始终与法律环境和实际操作相适应。第三,注重培训内容的连贯性与递进性,使各阶段的培训形成有机的整体,确保在不同培训阶段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其法治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 

  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创新。要在培训方式上下功夫,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培训内容设计,丰富培训方式。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虽具有系统性和权威性,但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法律条文的应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法治培训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线上培训平台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讲座、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手段,能够提升培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员的学习体验。跨学科、多元化的培训内容设计也是法治培训创新的重要方面。机关事务工作涉及的法律问题复杂多样,单一的法律知识培训已无法满足全面提升的需求。因此,培训内容应涵盖行政法、民法、政府采购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并结合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保持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 

  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的建立。为确保法治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客观衡量培训效果,还能激发机关事务系统干部职工参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整个队伍法治素养的持续提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第一,建立多维度、全方位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应当涵盖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和实际应用3个层面。第二,将法治素养纳入机关事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具体可以设置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依法行政能力、法治思维应用等考核项目并赋予适当权重。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可以包括设立法治学习专项奖金、将法治学习成果与职务晋升挂钩等,精神激励则可以通过评选“法治学习标兵”、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实现。第四,构建反馈与改进机制,定期收集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评估方式和激励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完善。同时,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通过定期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培训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并据此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 

    

  几点建议 

  强化法学与管理学的交叉融合。机关事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本质上要求法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这种融合不仅是学科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适应机关事务管理法治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应着力增加法律课程的比重,同时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中。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设专门的法律课程;其次,在现有的管理类课程中有意识地融入法治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培养法治思维,了解法律对管理实践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再次,应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机关事务管理法律制度”,将法学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管理情境中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培养具有法学和管理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关事务管理人员和法律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贴近实际的教育。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法治教育。第一,针对学科建设的需要,建立健全实习基地网络。通过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多样化的实习岗位。在实习过程中,注重法律法规的应用,培养其依法办事的习惯。第二,设计模拟实践课程。在校内可以设立模拟政府采购中心、模拟资产管理办公室等,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体验机关事务管理的全过程。在模拟实践中,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和风险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可以组织模拟政府采购招标活动,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制定采购方案、进行资格审查、评标等,从而深刻理解法律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第三,组织法治实践调研活动。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机关事务部门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机关事务管理的法治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举办研讨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为机关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根据实际需求完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机关事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的核心内容、立法精神和实践应用,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法治在机关事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和系统性,深入把握法律规范在机关事务管理中的具体要求。为了保证课程体系的时效性和适应性,应当建立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可以通过学生反馈、专家评审、实务部门建议等多种渠道,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体系能够紧跟机关事务管理法治化的最新发展趋势。为了确保法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教材建设和师资培养计划,编写专门的机关事务管理法治教育教材,组织教师参加法律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法治素养的机关事务管理后备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