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创新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文/高峰 宋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面对新的战略阶段、新的问题挑战、新的历史机遇,江苏省徐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将进一步深化机关事务领域改革,努力打破机制体制壁垒,推动机关事务工作的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局性转变,努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思想理念创新系统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路径。找准改革与机关事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加强顶层设计,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制度机制、工作措施,科学制定改革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以法治化建设引领机关事务现代治理机制构建。抓紧研究制定和机关事务工作相配套的规划、保障、约束体系,完善机关事务领域制度标准,使机关事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更加科学。坚持把数字化建设嵌入到机关事务工作方方面面,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机关运行保障模式变革,加快实现“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的智能模式,持续推进资产管理、公务用车管理、节能管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云上办公、互动反馈等为一体的智慧后勤平台建设,打造机关事务工作“一网融合”。推动标准化与机关事务改革的互动发展,抓好市级层面会务标准化建设试点,指导推进睢宁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党政机关闲置办公用房”标准化试点任务。加强新时期机关事务工作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究,形成运用标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标准的良性循环。
坚持资产资源统一管理方向,以管理手段创新推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精打细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保障。资产管理上,严格执行资产配置标准,依法清理腾退超标准配备的办公用房;采取调剂、转换、置换等方式充分盘活存量房产资产,有序组织闲置房产的公开招租拍卖,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拉高标杆推进公物仓线上线下建设,探索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闲置资产集中共享机制。公务用车管理上,严格实施车辆配备更新审批,制定公务用车编制核定、购置审批、配备标准、使用维修、车辆处置等地方标准,合理压缩车辆管理费用支出。推广公务新能源汽车“以租代购”模式。机关运行上,进一步完善局内控制度,强化前置审核,从严把控项目造价,提高财政资金效益;认真开展机关运行成本统计,为控制机关运行成本提供数据支撑;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严格落实公务接待、食材采购、配餐用餐等方面节约措施,持续深化“光盘行动”。
坚持绿色低碳转型为导向,以发展机制创新持续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持续深入开展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努力打造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加强能源消费管理,强化能源使用监测和管理,确保2024年度全市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同比下降。有序推进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扩大全市公共机构“绿电”应用规模。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在打造市行政中心能源费用托管服务项目样板的基础上,加强对有条件的县级行政中心改造工作的指导,探索整县(市、区)能源费用托管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指导全市公共机构加快实现办公、生活终端用能电气化低碳化,新能源汽车广泛替代,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布局。深化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新增光伏项目数量不少于5个。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加强节能改造和新产品新技术运用,全面推进建筑节能改造。
坚持高效运行保障,以保障模式创新加快实现服务改革能力跃升。锚定机关运行保障全面提速提质提效目标,创新保障举措,夯实本质安全基础,努力走出原有管理模式粗放、服务质效低下、安全效益不高的困局。后勤保障提档升级,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各类厨师交流活动;引入健康、节约的饮食理念,增设“减脂餐”档口,满足不同用餐需求。完善物业服务检查考核、问题落实、责任追究的监管机制,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坚持以“践行工匠精神,铸造后勤精兵”书记项目为牵引,开展一批具有机关事务辨识度的标志性项目。构建高度集成的会议中心远程信号枢纽中心,实现会议室多模态资源的智能化共享。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推动有条件的机关大院“拆墙让绿”,积极推动党政机关停车场、食堂、文体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行政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鼓励机关闲置房产改造成公共服务场所。贯彻消费助农计划,推动农特产品进大院,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平安机关建设,升级改造市行政中心消控机房,推动消防监控接入全市消防监控预警系统,有序完成行政中心消安一体化系统建设。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积极推行行政中心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