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打造公务用车管理青岛模式
文/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
近年来,青岛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山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部署,坚持以资产管理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推进法治化标准化建设为支撑,以创新管理推动工作突破为抓手,运用系统观念,强化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公务用车管理水平和保障效能。
信息赋能,推进公务用车规范管理
公车管理全区域“一网通”。打造区域一体全覆盖监管平台,将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保留的1.2万辆公务用车、近200万条车辆信息全部纳入平台实行集约统管,率先完成“市、区、镇(街)”三级全覆盖管理模式,实现线上信息贯通、数据共享、齐抓共管的集中统一管理。除执勤执法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外,为6200余辆公车统一喷涂车辆标识、5600余辆公车加装车载定位器。实行公务用车采购、维修、保险、加油、租赁、处置“六定点”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公开招标入围的700余家定点服务商全部纳入平台实行履约监管,为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车辆服务。
公车业务全流程“一站办”。打通公车平台与财政资产平台数据信息统审推送通道,实行车辆业务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审批办理,车辆更新购置业务由用车主管部门、机关事务部门、财政部门三级即报、即审、即批办理,年内累计办理公车审批业务840余次,车辆租赁、维修、加油、保险业务全部线上审批办理。开发设计定点服务商数据接入端口,确保车辆保单、加油信息等实时传输到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定点服务数据已超50万条。设计开发“紧急用车补单”功能,实现先用车后审批。通过电脑端或移动客户端及时受理、快速审批,实现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备查全过程动态监管。
公车使用全方位“一体管”。强化车辆运行使用全过程监控,通过电子围栏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全程监测,车辆轨迹动态每隔15秒上传一次,及时纠正和防范公车私用违规行为。提升大数据跟踪监督效能,对车辆运行全要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研判,积极降本增效,每年节约车辆运行经费2000余万元。强化平台智能化功能技术升级,设计增加违规预警提示功能,对车辆定位器不上线、加油费及加油次数明显过高、违规或超速行驶、未经审批用车、连续维修等9类12种场景实时监督,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年内预警超1000次,不规范使用车辆行为大幅减少。
完善制度,强化法治化标准化体系支撑
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充分借鉴中央、山东省有关规定精神,认真总结吸收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经验成果,把标准化理念、方法和手段深度融入公务用车管理全过程,推进完善“1+6+N”(1项公务用车管理办法、6项标准规范和N项公车管理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体系,内容涵盖车辆编制、配备、使用及新能源汽车推广等各方面,统筹公务用车“六定点”管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公车平台使用管理、社会车辆租赁等工作,从制度层面推动公务用车全领域全流程管理。
政策宣贯多措并举。每年组织全市公务用车管理业务培训,解读最新公车管理政策文件,修订和发放文件汇编及政策解读6000余本。定期上门走访服务对象和基层一线,找准各层级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中的症结所在,听取和吸纳相关意见建议,在相关法规制定中对症下药、精准破题,为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提供坚实保障。开发公车管理平台线上政策专栏,涵盖中央和省、市近年来出台的40余项政策文件,供车辆管理人员随时查阅。
制度落实对症施策。通过公车管理平台全天候、全动态、全场景摸排督查,预防和纠正未按标准管理公务用车的行为,即对公车使用状态全天候监督、对公车业务审批全动态掌握、对公车管理信息全场景应用,做到督查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实现平台高效监管与标准应用双提升。
坚持守正创新,推进集约化管理实现新突破
保障使用方式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创新打造跨偏远地区公务共享出行青岛模式,开发设计从“自用”到“共用”跨区域共享出行服务平台,统筹调度车辆资源,以公务拼车形式提升公务出行资源利用效能,节省经费开支,年内试运行以来已保障出行服务60余次,行驶里程超过12000公里。持续拓展保障基层公务出行创新实践成果,选择崂山区、即墨区先行先试,深化以租代购、分时租赁等保障模式应用,逐步延伸服务保障平台触角,实现从点到面的跨越式新场景,解决基层公务出行保障难题。积极探索跨地域公务出行协同保障模式,与省内外兄弟城市结对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公务用车资源跨地域共享共用,逐步形成平台互通、数据共享、资源通用、高效保障的公务出行保障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推广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山东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积极带动和引领党政机关绿色公务出行。出台《青岛市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青岛市行政事业单位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管理细则》,推进党政机关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全覆盖,除特殊工作用车外,增量汽车连续4年均为新能源汽车,存量车辆中新能源汽车近1900辆,占比为16.5%。加强政企合作,投建充电终端6000余套、新能源汽车换电站两座,建设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保障中心,每日可实现300台次新能源汽车换电、200余台次新能源汽车充电,突破新能源汽车使用瓶颈。连续5年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新能源汽车联展联推活动60余次,吸引百余家知名汽车品牌参与推介展示活动,并利用青岛地产汽车资源优势推动“两新”工作,带动社会经济效益累计超6000万元。
强化监督管理实现新突破。在监督检查上持续发力,每年组织自查2次、专项抽查2次、联合督查1次,联合纪检、审计等部门,在强化公车使用管理、公车平台使用管理、社会车辆租赁、车载定位器安装和标识喷涂等制度落实上举“黄牌”、亮“红灯”、划“禁区”,督促严格执行公车管理规定,进而形成监督检查常态化、规范管理制度化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