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效节水提亮绿色底色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7-02 14:51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杜芳新 杨俊 程前

    

  湖北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大力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贯彻《节约用水条例》,积极落实《公共机构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着眼于抬升节水工作标杆,着力建章立制、强化宣传培训、精心选树标杆、聚势重点突破,深入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工作取得新成效,为支点建设提亮绿色底色。 

    

  建章立制,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格局 

  2024年,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2024年全省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推广运用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和产品,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器具普及行动,扩大开展节水合同管理规模,将公共机构节水工作与节电、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统筹推进,掀起全省公共机构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新高潮。 

  湖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着力构建省、市、县三级节能管理体系,形成了一套运行高效、执行到位、监督有力的节水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公共机构节水管理,持续推动年度水资源消费总量与强度双控目标的稳步实现。与此同时,强化评价督导,将公共机构节水工作与节约型机关建设、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及生活垃圾分类等工作有机融合,统一部署、协同推进、同步督导、联合考核,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资源节约管理体系。 

  省直机关层面,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武汉市城管委等职能部门,运用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察看、综合评估等方式,对16家省直单位开展调研督导,量化考核成绩及时反馈整改;全面开展省直机关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成效评价工作,推动省直机关强化日常节能节水精细化管理。市州层面,启动重点职能工作(节能节水)督查机制,每半年对各地节能节水工作落实成效进行通报,在全省营造争先创优的热潮。 

  一面是拧紧责任链条,一面是做强技术支撑。去年以来,管理局联合省水利厅持续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器具普及更新工作,向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单位等在节能节水领域表现优秀的先进单位,配发高效节能节水产品。在这一举措的引导和激励下,全省各地各部门积极开展节水改造,有序对老旧管网、中央空调冷却塔、食堂用水设施等实施节水技术革新,加速淘汰节水效率不达标的用水器具。 

    

  宣传培训,营造“精打细算用,从严从细管”氛围 

  举办湖北省公共机构节水培训班,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省直相关单位、高校、医院后勤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培训。培训包含工作通报、交流经验、专家授课和现场调研等内容,有效提升参训人员的政策执行、示范引领、宣传教育、综合素养等。 

  管理局还注重活动赋能,策划推出公共机构节水知识线上竞答活动,精心设置市州与高校两大排名体系,鼓励参与者通过答题点亮“湖北公共机构节水地图”,超10万名干部职工和师生踊跃参与。 

  随着自身节水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省公共机构纷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的氛围。 

  宜昌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构建节水节能知识立体传播体系,组织职工深入社区、学校开展节水知识科普、专题讲座;推出“节水节能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们动手制作智能节水浇花系统、参与节水节能趣味问答,争做“节水节能小卫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思政+节水”模式,将节水宣传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堂,以“姚师傅的节水日记”为主题为学生们上思政课,邀请一线水电工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传播节水理念、节水知识、节水技术,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选树标杆,激发比学赶超热情 

  在推进公共机构节水工作的过程中,管理局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引领作用,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秉持“同类可比、水效优先、优中选优”的原则,积极筛选并推荐优秀单位参与水效领跑者申报。组织省直机关及省属高校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地观摩学习,展现水效领跑者的示范作用。 

  在申创“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的过程中,省税务局把节水护水工作贯穿到业务工作、职工生活和单位建设当中,该局党组将节水节能环保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了节水护水各岗位人员、职责,每年制定本年度节水工作目标及用水计划实施方案,建立节水目标的统计、监测、分析、评价、考核体系,并持续加强节水改造与节水技术推广,建设雨水回收池,将雨水集蓄变“废”为“宝”。编制《支持绿色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汇编》,指导沿江各地税务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走好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之路。 

  管理局坚持系统谋划,在深挖各市州独特优势的基础上,探索片区联席会议机制,在武汉都市圈精准布局,遴选试点,深入推广水效领跑者的成功经验,确保湖北公共机构节水工作与长江大保护战略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武汉市打造了“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水务局共同组织推进,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参与,市节水办以及各区水务局和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密切联动,各区教育部门积极配合”的公共机构节水工作格局,通过积极开展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推动各行业的节水管理水平提档升级。结合“大学之城”的特色将高校节水作为重点领域和标准示范,对全市高校逐户上门进行走访调研,围绕开展节水减排的政策、实施内容、技术要求等进行宣传和指导,依据用水定额核定高校用水计划,按照分类推进、重点示范、点面结合、优校先行的原则推进工作。近年来,武汉765个公共机构建成省级节水型单位,市、区直属机关基本实现创建全覆盖,节水型高校覆盖率达75%。 

    

  重点突破,打造合同节水管理样板 

  合同节水管理是以市场化手段推进节水工作的创新模式和重要举措。管理局结合公共机构用水管理的特点,将合同节水管理作为降低用水户节水改造风险、节水减污、提高用水效率的重要抓手,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聚焦实施合同节水管理的具体步骤、技术要点等,提供指导和服务。同时,将合同节水管理服务企业和水平衡测试服务企业列为培育重点,支持节水产业服务落地和技术应用,着力培育节水产业发展壮大。 

  在管理局的指导和推动下,在合同节水管理领域形成全省公共机构主动探索、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武汉纺织大学启动合同节水项目后,深入开展智慧水务管控建设,实现了分区、分级控制和漏损监控报警,并对供水管网进行了改造,探测并维修漏水点177处,更换维护节水器具超800套,中水利用率达40%。如今,该校用水量同比下降42%,管道爆裂报修率降低了65%,人均每年用水量控制在45吨以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合同节水管理中,探索采用“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模式,通过节水管理和技术改造,近几年用水量持续下降,节水效果显著,管网漏损率控制在5%以内,节水率达到54%。 

  近年来,武汉高校共实施了17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年新增节水量710万立方米,全省18所医院开展水电费用托管服务,吸纳社会资金达14亿。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入选水利部典型案例。武汉市中心医院率先在全市医疗行业实施合同节水管理,该院2024年下半年用水量与上一年同期相比减少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