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符号融入机关事务管理品牌建设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国管局门户网站 www.ggj.gov.cn 2025-09-09 09:26
关闭本页 打印

【 字体:

   文/谭志云 付启元 王中华

    

  南京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何在机关事务管理品牌建设中有效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持文化根脉、守护民族之魂,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旨在探索将南京独特的文化符号融入机关事务管理品牌建设之中,以增强其文化软实力、提升品牌形象。 

    

  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品牌建设现状 

  近年来,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出台《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推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以文化理念、文化研究、文化品牌、文化活动等为支撑的文化建设格局。将文化建设与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文化感染人、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以优秀的机关事务文化引领改革发展。 

  在文化理念塑造上,汲取雨花英烈和渡江战役红色文化基因,培育提炼南京机关事务工作者“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精神文化,筑牢文化建设“根”与“魂”,使之成为南京机关事务工作者不断追求的价值理念、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 

  在文化阵地建设上,贯通融合“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文化底蕴,建设机关事务文化阵地;打造具有机关事务特色的党员活动室。立足培训、展览、宣传多功能定位拓展阵地用途,形成一馆一室架构布局、馆室互相呼应的南京机关事务文化阵地。 

  在文化品牌打造上,积极发挥机关事务行业特点和地理区位优势,塑造“家家有文化、一家一特色”的文化场景和文化品牌。大会堂管理处(汉府饭店)结合地理区位,挖掘南京长江路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南京人民大会堂历史文化元素的政务保障品牌;机关医院成功创建三级老年病医院,深挖红色文化基因,塑造医学人文品牌;机关一幼、二幼结合各园特点和历史传承,开展集团化办学,打造幼儿园的“文化印记”。 

  在团队文化建设方面,锻造人才队伍,展现新时代机关事务工作者形象。组织开展干部大讲堂,以文化强信心、聚人心、筑同心;开展一线员工职业技能专项培训,打造一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新时代机关事务文化建设队伍。 

  在数字化建设上,注册“勤惟宁”微信公众号,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为机关事务的数字化转型与文化品牌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此外,积极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深度整合与开放共享,建立政务数据中心,促进数据资源的跨部门流通与协作,增强了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与信任,进一步提升了机关事务工作的公信力与社会认同度。 

    

  南京城市文化符号的评价与选取 

  文化代表性符号是承载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中最具影响力和辨识度的象征。南京文化代表性符号体系是城市历经岁月沉淀发展保存下来的精髓,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为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文化遗产、传统习俗等。 

  文化符号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前期实地调查、专家访谈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参考现有文化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等评估研究材料,本研究运用Delphi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向高校研究人员、相关文化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员等10名专家征询意见建议,形成了包括辨识度、认同度、知名度、美誉度与传承度5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化代表性符号的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专家打分法对南京文化代表性符号单体价值进行判别。邀请了高校、政府部门、从事文化研究的相关事业单位专家学者,专业涵盖了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不同领域,对数十个南京文化符号单体进行了打分,计算了各单体的综合得分。采用加权求和法对每个南京文化符号单体的价值进行计算。 

  南京文化符号的选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从符号类别看:包含雨花台烈士陵园、江东门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的“根脉”符号,以及包含国际和平之都、世界文学之都、长江古都的“魂脉”符号,具有极高代表性。从符号单体看,体现城市发展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南京长江大桥、南京城墙、中山陵、总统府、明孝陵、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等16个单体具有极高的代表性。从评估维度看,辨识度与知名度对南京文化代表性符号的传承传播起着决定性作用。 

  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所留下的物质文化遗产单体,往往因其承载的独特象征意义和深度历史内涵,而展现出极高的代表性特征。这些文化符号以其实体形式生动记录了历史演进的关键节点,在城市文化遗产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58个南京文化符号单体平均综合得分为3.52,具有较高价值。 

    

  城市文化符号融入机关事务品牌建设的策略 

  品牌建设是一个投入和收益周期相对漫长的过程,品牌塑造过程主要包括定位和实施等阶段。定位阶段即品牌核心价值提炼、品牌标识设计、确定和细化目标受众。实施阶段包括品牌的设计推广、品牌升华和监督管理等。机关事务品牌塑造需要制定品牌建设方案、规划,确定建设目标、基本原则、重要任务等。将南京传统文化符号融入机关事务管理品牌建设,需要深入挖掘文化符号、融入品牌建设实践、强化品牌推广传播。 

  加强机关事务文化制度建设,建立品牌塑造保障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品牌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有效实施。编制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机关事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步骤等,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领导和评价考核体系。党委(党组)围绕党建加强对机关文化建设的领导和政策指导,抓好研究部署工作,发挥党委在机关事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组建机关事务文化研究机构,定期开展理论研讨。加强干部职工的文化素质培养,提升对南京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度,为品牌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强化品牌文化建设反馈机制,定期开展社会调查,及时收集和处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公众对机关事务品牌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为品牌文化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 

  挖掘提炼城市文化符号,培育机关事务文化核心价值。文化符号不仅代表了南京的历史底蕴,也体现了南京人的精神内核。要深入研究挖掘文化符号背后的故事和意义,将南京传统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涵融入品牌建设与机关事务服务理念。广泛开展机关事务核心价值观和机关事务精神征集活动,将结合干部职工群体实际、代表工作特点、集中体现党员干部智慧的工作理念和机关事务精神总结提炼出来,逐步形成机关事务核心价值观体系。同时,利用网络、广播电视、展板以及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做好宣传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使机关事务核心价值入脑入心。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服务流程,丰富机关事务文化建设载体。在服务流程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也可以借助南京的传统习俗或庆典仪式,为特殊节日或活动定制服务流程,增加仪式感和趣味性。结合南京地方特产或特色产品,推出彰显南京文化的纪念品,让服务对象感受到南京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服务满意度和记忆度。定期举办以南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如梅花节、城墙文化节等,举办机关事务文化宣传月、机关事务艺术节等活动,不断丰富机关事务文化的建设载体,打造对外展示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组织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展览、民俗表演等,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对南京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将城市文化符号融入品牌设计,打造文化体验新场景。将南京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机关事务品牌设计,塑造品牌场景,推动“故事积淀+意象传达+内容设计+文脉延续”的复合化品牌发展,打造具有温度、厚度的机关事务文化品牌。结合南京的文化符号,优化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机关事务品牌Logo、歌曲、徽章等,可借鉴南京城墙的砖石纹理、中山陵的建筑风格或梅花的图案元素,设计出具有南京特色的视觉形象、体现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品牌标识。在办公场所、办公用品等方面统一使用品牌标识,增强品牌的识别度和记忆点。在环境布置和装饰中融入南京传统文化元素,例如使用南京特色的传统工艺品、民间艺术品或装饰画作为装饰,展示南京的历史、风俗和文化特色,为服务场所营造独特的文化场景和氛围。加快推进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形成具有机关特色的信息网络文化,努力打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特征相结合的机关事务品牌。 

  推广和宣传品牌文化,提升社会影响力。品牌推广分为宽度推广、深度推广两个阶段,其中宽度推广是基础、深度推广是根本。品牌宽度推广阶段主要是利用广告宣传、活动、事件传播等途径,实现建立品牌知名度推广的目的;品牌深度推广阶段是运用深度互动、创新传播推广策略,让受众群体真正从内心深处体验、认可和接受机关事务品牌。要综合利用品牌宽度推广与深度推广方式,扩大机关事务品牌知名度。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加大对机关事务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突出南京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如在机关内部通信、网站或社交媒体上设立文化专栏,定期发布历史故事、艺术作品赏析、地方美食介绍等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南京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等传统文化资源,为机关事务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加强机关事务品牌可持续性建设,开展机关事务品牌内涵的深层次研究与提炼推广,促进品牌的深度情感认同和价值体验,进一步升华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