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为尺 以评促管 推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文/国管局资产管理司
为贯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规范和加强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国管局自2012年开始,连续13年组织开展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在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树立资产管理绩效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定要管好用好”,强调机关事务工作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2年7月,国管局面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印发《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办法(试行)》,首次对各部门资产管理效率和管理目标实现程度实施年度评价。2017年党中央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中明确要求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国管局进一步落实有关要求,全面优化和完善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通过建立系列考核指标,使管理目标由抽象到具体;通过对资产管理全链条、管理事项多维度进行量化,使管理要求由局部到全面;通过对资产数据挖掘、测算、比对,让管理问题由隐性到显性,为各部门查找管理漏洞、找准自身方位提供了指引。经过13年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丰富完整的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工作机制,重视绩效提升的理念已经融入各部门资产管理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完善评价工作,确保绩效管理科学高效
注重“客观公正”。逐步完善“部门自评—专家集中评审—反馈沟通—结果通报”的综合评价模式,充分调动各部门主动性,提升部门代表参与度,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性,力求评准评实。在集中评审和反馈沟通阶段采取“文件审核+现场抽查”方式,重点对排名前十位、后十位以及数据异常的部门进行抽查,实地查看部门内资产管理具体情况,确保得分真实反映本部门资产管理水平,增强评价工作针对性和可靠性。
注重“量化评价”。逐步构建以定量为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涵盖资产管理效果、资产管理规范和资产管理基础工作3个一级指标和人均资产占有、固定资产增长、配置计划执行等14个二级指标,共34个评分点。
注重“结果运用”。按年度正式通报绩效评价结果,整体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和各部门评价得分,指出发现的资产管理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表扬先进部门,并要求评价结果较差的部门加强整改。工作层面反馈各部门考评明细情况,部门可逐一对照得失分项,找准改进工作着力点。
注重“分类分级”。形成了国管局直接组织开展各部门机关本级绩效评价、指导各部门开展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工作机制。在指标体系设计上,部门可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本部门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绩效评价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对部属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分别设计了评价指标。2024年,3800余家中央单位开展了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审计署、中国民航局等部门实现了所属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全覆盖。2025年,应急管理部、商务部结合单位实际,设置日常工作评价指标,将绩效评价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考核,通过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对下属单位考核。
聚焦效能提升,发挥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
资产底数求“实”。通过“决算数据全面性”“资产卡片完善率”“房地核查工作效果”等绩效指标,引导各部门落实资产入账工作要求,夯实数据基础,核准资产底数。每年按程序报告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及管理成效等情况。
制度建设渐“全”。加大对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的考核力度,推动资产管理法治化建设。国管局陆续制定了30余个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关制度标准,各部门积极行动,结合实际制定本部门资产管理办法,海关总署、国家铁路局等部门细化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配套制度,文化和旅游部、新华社等部门填补了专用设备配置标准等制度空白。
节约效果凸“显”。建立考核资产管理节约效果的指标组合拳,引导各部门切实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合理配置资产,优先调剂共享,涵养节约风尚。绩效评价结果显示,2024年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长率同比下降1.99%,以调剂方式配置通用资产的比例由2023年度1.04%提高到6.58%。
管理方式创“新”。通过设置理论和实践创新加分项,鼓励各部门转变管理理念,探索方式创新。近年来,各部门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新技术应用,运用信息公开等方式提高资产管理效能,2024年,近6300家中央单位对外公开资产处置事项信息1.32万余项,涉及资产248万余件,接受社会监督。
下一步,国管局将深入研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关注审计、人大监督指出的底数不清、未及时入账、未办理权属登记、盘活利用不够等资产管理重点问题,结合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持续优化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评价结果运用,持续发挥好绩效评价“指挥棒”作用,切实推动各类问题整改和管理规范。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作用,升级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满足部门个性化管理需求,实现绩效评价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以评促管,考核问效,全面推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监督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