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善标准打造绿色机关食堂新表率
文/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第一服务中心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节约粮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1办公区机关食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围绕菜谱制定、食品采购、储存管理、加工制作、宣传引导、垃圾处理等环节,持续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制止餐饮浪费,积极做好绿色机关食堂新表率。
把节约原则贯彻到菜谱制定的各个环节,坚持低油、低脂、低糖、低盐的健康饮食理念,遵循主副食、粗细粮、荤素、干稀、甜咸搭配等原则,结合本地特色和干部职工饮食偏好,合理制定营养健康菜谱;综合考虑节气、时令、成本等因素,逐级细化成本目标,每周调整各类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通过优化菜谱结构、研发新式菜品等方式,比如利用蔬菜根、茎、叶或豆渣等边角余料制作菜品,不断提高食材原料的出成率、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餐厨垃圾。
紧盯食材采购环节,严格按照每日更新的菜谱采购各类食材。A1办公区机关食堂除了保障本地办公的干部职工就餐以外,还需要保障外来办公人员的用餐需求,就餐人员波动较大。通过建立就餐人员动态管理台账,分析研判常态化就餐数据,利用机关事务服务平台每日汇总临时就餐需求,根据用餐人数变化、仓储情况等,精准规划食材采购量。同时,通过食材配送采购平台整合常用食材供货商,改变了以往依赖同一家供货商缺少竞争的局面,实现“当日采、次日达”,有效保证新鲜度,避免因食材损坏或变质导致的浪费。
严格落实食材储存保管要求,对于蔬菜、肉类等生鲜食材采取“直入直出”管理模式,专人验收食材到货情况,第一时间拆袋倒筐、科学分类、正确摆放、按需出库,减少周转环节和损耗;对于调料、粮油等常备食材,采取“先入先出”管理模式,明确标识食材的入库时间、保质期等信息,分层、分区摆放,优先使用先入库的食材,避免食材损坏或过期浪费。同时,每周盘点食材和调料使用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和消耗量及时补充进货,避免积压防止浪费。着重食材流转和管理,严格执行先进的先出、易腐易变的先出、有效期短的先出、腐坏变质的不出的“三先一不”原则,最大限度保证食材新鲜度、提高储存效率、保障食品安全。
大力开展“光盘行动”宣传引导,在食堂门口、餐桌、取餐区等醒目位置摆放宣传海报、张贴宣传标语、放置提示牌,依托LED显示屏等做好温馨提示,电视定期滚动播放节约粮食宣传片和教育视频,倡导用餐人员按量取餐、不剩饭、不剩菜,营造文明节俭用餐的良好氛围,让勤俭节约、文明餐桌的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强化节约粮食实践引领,在食堂入口处设置反食品浪费宣传展台,向干部职工提供由食材边角料制成的菜品,通过介绍原料和制作方法,宣传勤俭节约小妙招。加强取餐现场管理,设置反食品浪费监督员,对不文明用餐行为及时提醒、劝导、纠正,引导就餐干部职工爱惜粮食、减少浪费;明确“用餐峰谷”,根据各餐饮档口的用餐需求,实时调整菜品供应量;在取餐区提供不同尺寸的餐盘,调整馒头花卷等面点的分量,在满足不同食量就餐人员需求基础上减少食物浪费。餐后,通过“光盘助手”小程序分析判定餐厨垃圾剩余情况。
积极落实《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就地处理。利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集中将每餐收集到的餐厨垃圾进行烘烤、粉碎,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餐厨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垃圾处理闭环管理,通过油水分离机分离油水混合物,同时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废油脂进行循环利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A1办公区机关食堂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贯穿食堂管理全链条,继续在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上下功夫,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营造勤俭节约良好氛围,努力展现首都机关食堂新“食”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