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建设管理中写好“枫桥经验”新篇章
文/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枫桥经验”是全国基层治理的一面旗帜,展现了基层治理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枫桥经验”,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有力化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问题,不断提升机关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活力,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实质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管理局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在项目建设之初,第一时间成立项目部临时党支部,组织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部门的党员、干部学习理论、宣传政策,用群众语言宣讲党的理论,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群众为师,协调属地街道、社区带领项目工作人员入户把政策讲透、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困难解决好,从人民群众中获得金点子,把可能出现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常问问群众“好不好”“需不需要”,铺个台阶、刨个土坑、拆座矮墙……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的烦心事,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好坏的评判标准。建立工作回访机制,找准工作中的差距不足,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开展工作。2024年初某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因其地理位置特殊,四面被居民住宅环绕,如何按照项目进度推进施工,又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成为一道难题。“要主动上门去,做好解释工作。”局领导在项目开工前特意交代。桩基工程施工开始后,因施工噪声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居民的生活,项目部专门开辟“接待小屋”,方便居民及时反映施工单位违规施工和施工噪声问题;周末和节假日早上晚开工、晚上早收工,在确保工程进度的同时尽量不扰民;设立接待日,项目主要负责人主动接访、现场办公,变“坐在家里等”为“上门主动问”,什么事“烦”就列入问题清单,什么事“难”就纳入攻坚范畴。居民纷纷表示:“我们也知道施工会有噪声,但你们态度热情诚恳,大家都是为了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接待小屋”开设后,问题投诉少了,上门聊天的群众多了,项目部主动把问题想在了前面,在化解矛盾时把脚步往群众身边再迈一步,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有针对性地施策解民忧,实现了问题发现早、解决快、效果好。
省级机关周转住房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单位沉浸式体验群众急难愁盼,针对性地制定办实事方案,联合南京市建邺区兴隆街道和各参建单位,解决周边群众宣传平台匮乏问题。利用临时“围墙出新”的契机,开展“送党史进项目、进街道”活动,张贴63张“党史大事记”宣传海报,打造了一条约350米的党史专题宣传长廊,引导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用“大白话”“土方法”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赢得广泛好评。清理疏通了下圩河防洪沟堵塞段,修整加固河道护坡,消除汛期内涝隐患,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整治美化了项目周边环境。目前该处一期项目完工已3年多,但管理局一直与当地街道、周边居民保持着密切联系,尽可能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连续2年在周转住房片区举行“暖心便民服务进小区活动”,既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也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