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
国 管 局
国管局机关位于西城区西安门大街22号,占地面积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国管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5家单位在此办公,单位集中,人员众多,节能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特别是《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实施以来,我们坚持把节能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综合采取设施改造、重点治理、宣传教育和强化监管等方式,抓紧抓好22号院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管理,构建节能长效机制
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落实节能工作的基本保障。我们按照集中负责、全员参与的原则,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节能组织管理,构建节能长效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构,成立了由机关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分管副主任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22号院节能工作。确定物业管理部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具体工作,做到了职能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二是发动全员参与,发出了“爱我大院爱我家”的倡议,号召院内全体人员参与节能工作,培养主人翁意识,履行主人翁职责,争作节能工作的志愿者和表率人,形成人人参与节能、处处体现节能的良好局面。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22号院节水、节电、节纸工作方案》和《关于落实厉行节约八项要求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节能工作总体目标和具体措施,并结合实际建立完善了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粮、节约办公用品等10余项配套制度,构建了内容完备、标准明确的节能制度体系。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制定《关于加强22号院资源节约和管理的“十不准”》,明确办公人员必须遵守的节能规定和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检查,抓好违规行为说服、劝阻工作,并对屡劝不改的单位和个人公开曝光,保证了节能工作的有力开展。
二、更新改造节能设施,降低能源消耗总量
公共机构节能,科技进步是支撑。我们始终把科技节能作为极其重要的任务,在勘查、诊断机关能耗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投入少、见效快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节电方面:改造办公楼照明系统,加装节电控制器15台,节电10%以上。更换和安装节能灯具10200只,实现节能灯使用率100%,年节电约9万度。为走廊、门厅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安装红外感应控制器,相比改造前节电45%左右。淘汰更新全部42台高能耗电开水器,相比改造前节电50%。中央空调系统循环泵采用变频控制技术,电能消耗较原来降低40%。考虑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具备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条件,率先在22号院安装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建设太阳能生活热水设施。节水方面:为院内各办公楼洗手间水龙头加装喷雾式节水阀121个,用水量较原来降低65%。将绿化喷灌系统全部改为喷淋式,铺设管线4000余米,安装喷头256个,彻底杜绝了水管漫灌现象,用水量较改造前节约70%。为机关食堂购置蔬菜清洗机,相比人工清洗节水55%,并增强了清洗效果,减少了用工人数。节气方面:将机关食堂燃气灶改为节能环保的鼓风燃气灶,杜绝“长明火”等浪费天然气现象,实现节气17%以上。上述节能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既降低了能源消耗,又改善了机关环境,而且投入不高,收效明显,仅以绿化喷管系统为例,两年内就收回全部改造成本。
三、集中整治薄弱环节,制止能源资源流失
国管局22号院地下水、暖管线,是新中国成立前至上世纪末陆续修建的,锈蚀严重,走向不明,2008年以来,连续出现大面积的渗、漏水问题,已不能通过维修恢复正常,对机关节能造成瓶颈制约。经过节能评估,并统筹考虑投资和效益,2009年5月,局党组决定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并对1号楼卫生间等节能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整治。在李宝荣副局长的领导下,我们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保证机关办公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迎难而上,抢抓工期,克服雨季、高温和夜间施工困难,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地下管网改造任务,新铺水、暖、消防等管线6000余米,并对1号楼卫生间、地下车库、驻地部队营房等节能薄弱环节进行维修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存在的跑冒滴漏问题。与改造前相比,大院年用水量从12万吨减至6万余吨,节水近50%。在施工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节能产品、节能材料的应用,如卫生间改造全部使用节水龙头、洁具,墙体粉刷注重采用保温材料等。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合改造工程,调整大院绿化布局,新辟绿化区域836平方米,大幅减少用水量大的草坪种植面积,增加耐旱保湿类树木花卉的种植数量,在节约能源资源的同时,也进一步美化了院容环境、提升了机关品味。
四、加强节能日常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机关节能,设备运行管理是关键。不加强管理,节能改造就失去意义,节能降耗就缺乏后劲。我们采用量化管理、细节管理等方式,努力推动设备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一是建立能耗量化监测制度。从去年1月起,为各办公楼、机关食堂和绿化喷灌系统等加装分项计量水表,为各办公楼、空调系统和礼堂照明等重点部位与耗电设备加装分项计量电表,对水、电能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建立预警机制,定期汇总公布,接受公开监督,为全面、动态地掌握能源消耗状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节能措施奠定了基础。二是细化节能管理措施。为院内42台电热水炉全部加装定时开关,并在非高峰期错层开启,每月节电4.4万度;周末和节假日,机关院内7部电梯停开4部;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夏季控温不低于26度、冬季不高于20度,根据天气情况,调整中央空调机组开启数量,夜间1号楼4台压缩机组停开3台,供冷期外,2至8号楼多联空调统一断电,避免个人随意开启;建立分片、分区式巡查监督制度,责任到人,层层负责,杜绝“长明灯”、“长流水”;严格禁止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长时间待机;推行无纸化办公,对废纸提倡双面打印;严禁工作人员在院内为私家电动车充电、清洗私人衣物和私家车辆;根据季节和天气状况,合理调整路灯、草坪灯开闭时间和绿地养护的频率;严格控制食堂用水,规范洗菜、洗碗和食品制作流程,注重淘米水、洗菜水的再利用;办公室、会议室使用暖瓶容量不得超过3磅和5磅,剩水集中倒在回收桶内用于保洁;严格公务车出车登记和油耗填报制度,减少公务用车使用。三是加强设备运行维护,采用招标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对空调、电梯、电开水炉等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制定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延长了设备使命寿命,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涉及面广,贯穿节能工作的全过程,必须依靠每一位职工。我们坚持宣传教育不放松,努力提高工作人员参与节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能源紧缺体验日、节能竞赛、知识答卷、专题培训等活动,采取发放倡议书、编印简报等方式方法,大力宣传《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节能政策法规和好做法、好经验;积极配合并热情参与“中央国家机关抵制商品过度包装万人签名活动”,发放环保购物袋200余个;制作节能条幅、横幅10余条、节能展板30余张;在办公室及公共区域电灯开关、空调开关、饮水机、洗手池、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张贴各类节能提示标语3000余张,在机关食堂餐桌、取餐处摆放节约粮食宣传牌200余个,并在各楼电梯口悬挂提示牌15个,号召大家多走楼梯、少乘电梯;向院内工作人员发放节能书籍、宣传册等450余册,发放节能鼠标垫200余个。通过宣传教育,使全院工作人员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自我节能的意识。
国管局党组非常重视节能工作,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焦焕成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李宝荣副局长先后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节能工作,并提出了“一个基础、两个重点、三个依靠、四个结合”的战略规划。在局党组的领导下,我局22号院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多年均实现中央国家机关节能目标。以2010年为例,22号院人均用水量、单位建筑面积用电量同比分别下降34.8%和9.9%,在中央国家机关107个单位的排名,上升到第36名和第10名。
作为全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管理部门,国管局自身的节能工作,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管局关于公共机构节能的有关部署和要求,脚踏实地,再接再厉,进一步抓好节约型机关建设,努力争创中央国家机关节能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