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强大脑”的最强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齐心战“疫”。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杭州市疫情防控的“司令部”位于市民中心,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揽大局,多个市直机关在此日夜奋战。在这个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强大脑”的背后,杭州机关事务人以超一流的工作状态、超一流的服务水准、超一流的保障措施,全力提供最强保障,为全市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大管家”黄田法 为守好后方三十多天连轴转

因疫情防控需要,必须马上落实一个场地,作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集中办公点。接到命令后,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综合管理与服务处立即行动,处长黄田法与同事们组织调度,在4个小时内完成场地布置并将其投入使用。
防控形势严峻,情况复杂多变,指挥部办公室加班加点是常态。作为联络员的黄田法时刻关注需求,靠前服务保障。每天早上8:00前督促物业做好地毯式消毒,一日三餐准时送到防控人员办公桌前。很多时候大家忙的顾不上吃饭,他细心地加热饭菜,确保都能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
“必须确保市民中心绝对安全!”这是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给全体工作人员下的死命令。他们走遍每个出入口,提出合理的封闭调整方案;检查每处公共场所,确保消毒不留死角;多方沟通协调,落实保障一线工作人员防疫物资。万一有发热人员怎么处理?每天几千人的餐饮保障怎样安排最合理?一线服务人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他们不断地给自己出考题,不断地提出应对办法,为市民中心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线。
连续三十多天地连轴转、高强度工作,黄田法和同事们没有丝毫懈怠。他笑着说:“守好后方、确保安全,吃点苦、受点累,值!”
能量爆发的徐丽敏 舍小家的“勤务员”

这个春节假期,对杭州市府大楼后勤服务中心餐饮二部徐丽敏来说,注定是难忘的。13人的服务保障团队因节日放假,只剩下她和3个同事。人手少、任务重,如何高质量保障好抗击疫情指挥部的日常餐饮、会务服务,成为摆在徐丽敏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时刻,她爆发出满满的能量:厨师忙不过来,她二话不说自己顶上;点心师不在,她自己动手制作;一会儿服务员、一会儿保洁员,随着指挥部的需求随时切换角色。指挥部人员经常加班通宵达旦,她翻阅资料、咨询医生,找到合适的食材帮助大家润肺降火。“他们就像我的家人,看他们这么辛苦,我满脑子就想着怎样才能照顾好他们,让他们全身心投入作战。”
因为工作需要,徐丽敏和她的爱人都坚守一线,女儿一直放在母亲家里照顾。一天女儿打电话来问:“老妈,明天是周六了,你们什么时候休息?我想回自己家。”徐丽敏强忍泪水:“指挥部里的叔叔阿姨日夜奋战,都没有回家陪他们的孩子,这场战斗关系到全市千千万万的家庭。等疫情过去,妈妈一定回来陪你!”
为了大家,他们含泪舍弃小家。在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像徐丽敏这样的一线“勤务员”还有很多。
与时间赛跑的韩针 30分钟内应急检修好特种用车

2月6日下午,一个紧急电话打到了杭州市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车辆维修部。市疾控中心的一辆带有病毒样本箱的汽车发生故障,需要第一时间派人处理。病毒马上要送去检验,为尽快研制出疫苗服务。公车中心迅速行动,但维修人员心里犯了愁,这是特种用车,维修需要穿防护服、专业鞋套,做好全方位隔离措施,否则很有可能被感染。
“别怕,我来!”公车中心车辆维修部主管韩针站了出来。他冲到油漆喷涂车间,拿上了防护服和防毒面罩:“帮我套一下防护服,先拿几个塑料袋当鞋套!”就这样东拼西凑,一套临时的应急装备凑了出来。当故障车进入维修车间,韩针快速精准查明原因,做应急处理检修,并迅速将车移交给了疾控中心,整个过程用时不超30分钟。
“也没多想吧,就是希望样本能早点送到,帮助疫苗快点研发出来,给老百姓多一些希望”。时间就是生命,杭州机关事务人,选择了争分夺秒。
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分工不一样,但对于杭州机关事务人来说,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执行力、铁一般的执着付出,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