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首部会计法颁布40周年、新修改会计法施行1周年。为宣传会计改革发展成果,普及财会法律法规知识,提升中央国家机关财会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近期国管局会同国务院国资委、金融监管总局、教育部举办第四届中央国家机关会计知识大赛。自大赛启动以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踊跃参与,在赛事筹备、组织选拔、培训备战、宣传推广等方面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本次大赛既是展示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人员优秀职业风采的窗口,更是推动“三坚三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陆续转发各参赛单位的心得体会,以赛促学、以学促干、以干促效,欢迎大家来稿共同学习交流。
中央国家机关会计知识大赛心得体会
——汪伟:学习和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
2013年我从中国海洋大学硕士毕业入职保利地产,后续十年的职业生涯均在地产行业从事财务工作。由于地产行业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我在2016年通过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后就将所有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虽然在地产行业财税、投融资管理方面取得一些实践硕果,但自己已然疏于甚至近乎放弃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随着2017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的修订,会计准则每年都在不断更新,这十年也是会计准则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十年。我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知识更新的步伐落后于准则更新的速度,我将会被时代所抛弃。
2023年5月怀着对核工业事业的向往,我加入中核集团的一家三级子公司。2023年7月集团组织第一届“强核杯”税务知识竞赛,经过初赛和复赛我从4300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以全集团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决赛。虽然最终只取得三等奖,但通过这次竞赛让我全方位的更新了自己的税务理论知识,让我明白学习永远不晚,更激励我不断学习,将理论联系实际。赛后,我将自己对这次大赛的感想和自身10年工作经历相结合,撰写文章《财务数据价值创造》在核工业财会杂志发表。为了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2024年通过选拔参加上海会计高级(后备)人才的学习并通过高级会计师的评审。在学习的同时我也关注财税热点问题,2022至2025年先后就非同一控制下的折价股权转让、供应商融资安排等财税实务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研究并在《财务与会计》杂志发表三篇文章。
6月13日,集团总会计师王学军亲自主持第二届“强核杯”智慧财务竞赛启动会,会议提出:这次竞赛前八名选手将代表集团参加第四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的选拔,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大赛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刚开始由于自己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没有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在第一轮竞赛中成绩不理想。6月29日,我无意中读到《财务与会计》公众号发表的叙事文章《那年我和我的小伙伴勇夺第一》,被文章主人公中石油集团顾先英参加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时的奋斗激情及参赛后不断提升和挑战自己的经历和精神所鼓舞。于是我下定决心积极备考。此后,每天工作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学习,学习完毕后都已入深夜。时光终不负耕耘,在7月的决赛中我取得全集团第二名的成绩。
我们的赛前集训只有11天。报到当天看到队友都是95后甚至有比自己年龄小14岁的年轻同事,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羡慕他们这么年轻能有幸参加这么重大的赛事,也为自己的努力感到庆幸。在这11天里我们分工协作,相互鼓励共同提升,每天都在背书、学习、测试中奋战到深夜。由于自己年长其他队员几岁,我也经常组织队员讨论学习的方向及重点。有一天晚上,测试结束后看到我们组的成绩不理想,我组织大家在食堂门口讨论被其他组队员发现,他们戏称我们偷偷开会,连自己的小伙伴都要卷。后来每每回忆这件事情嘴角总不经意的上扬,每每回忆一起奋斗的日子总会激动不已。
经过大家的努力,中核集团在国管局第一轮竞赛中脱颖而出,但遗憾的是自己所在的小组没有晋级。于是我转而参加上海市的会计知识大赛半决赛考试并顺利进入上海市决赛。在决赛最后一题前,自己一直稳定在前四名,但遗憾的答错了最后一道风险题最终只取得第六名的成绩,未能代表上海市参赛。
回顾大赛经历,有遗憾和悔恨也有收获和希望。遗憾和悔恨的是自己没有再多努力一点点,没有投入的再多一点点,决赛时心态没有再稳当一点点。但正所谓:没有绝对的成功,只有一次次的进步。虽然没能进入财政部的竞赛,但我系统学习了会计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收获了更扎实的会计理论功底,收获了中核集团和其他财务同仁的认可。这次大赛让我坚信,学习和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我也相信,只要保持学习的心态,等到下一届会计知识大赛,即使我已年近半百的“高龄”,也依然能够披挂上阵以弥补今日之遗憾。后浪们,让我们以此文为证,下一届会计知识大赛我们赛场再见。最后,祝进入第二阶段赛程的选手们赛出佳绩,赛出风采。

供稿: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汪伟